Electionss.

Electionss.

美國推動減害政策,台灣加熱菸審查陷入僵局

美國推動減害政策,台灣加熱菸審查陷入僵局

自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除了透過對等關稅解決貿易障礙外,還調整菸草監管政策,強調「減害」的公共衛生策略,無燃燒尼古丁菸草產品(NTPs)被視為降低健康風險的重要工具。然而,台灣的加熱菸審查卻卡關快800天,根據國健署的說法,審查期限已延長至四月底,專家招名威博士在媒體發文指出,台灣卻受到意識形態束縛,應以科學方式進行審查,回歸法治與理性。

美國FDA主管馬提·馬卡里(Dr. Marty Makary)主導的政策目標是簡化產品上市程序,促進科學導向產品的發展,並打擊非法市場。川普政府經此政策轉向,回應了科學與公共利益的需求,並符合國際對減害菸品的共識。然而,台灣的政策卻顯得停滯不前,儘管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公布首篇針對加熱菸的研究,證實其釋放的有害物質遠低於傳統紙菸,但國健署的審查仍未結案。

此情況引發立法委員的質疑,認為現有制度設計不符合行政慣例,妨礙政策實施,導致走私及稅收流失。招名威強調,行政部門應立即檢討不合理的審查程序,依據科學證據與法治來提升公平性及透明度。只有這樣,台灣的公共健康政策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