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可能使稻米中的砷含量上升,從而增加癌症的風險,可能導致中國新增1930萬宗癌症案件。
洛杉磯野火摧毀了哈利·巴特勒與未婚妻的家,他們分享了失去家園的心路歷程以及重建的希望。
洛杉磯山火致24人喪生,強風將再度助長火勢,當局呼籲居民應保持警惕。
洛杉磯大火造成至少16人死亡,焚毀數千建築,數萬人被迫撤離,特別是太平洋帕利塞德斯地區受到重創。
特朗普威脅退出氣候談判,中國積極推動全球氣候政策,預示著國際合作角色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西班牙瓦倫西亞地區遭遇洪災,造成至少95人死亡,數十人失蹤,並引發全國哀悼。
尼泊爾珠峰地區的夏爾巴人因冰河湖潰決事件感到擔憂,家園面臨洪水威脅。當地居民要求加強監測和實施改進措施。
中國藝術家堅果兄弟發起以「贖罪券」對抗高碳排放,希望喚起社會對氣候變化及戶外勞動者的關注。
7月有望成為史上最熱月份,專家警告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明顯,全球亟需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各國氣候減排進展不一,全球氣溫迎向關鍵點,探討能否控制在1.5°C內。
隨著社會對氣候變化的重視,英國及歐洲金融機構正減少對石化項目的融資,顯示出綠色轉型的緊迫性。
2022年歐洲經歷了最熱夏天,受到全球變暖影響,氣溫上升幅度為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
英國首次批准新煤礦的開採,此舉引發對氣候影響的廣泛爭議。反對者擔心這將損害國家的環保承諾。
英國科學家提倡將甲烷變廢為寶,同時中國面對甲烷減排挑戰。探索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計劃。
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提供了小麥品種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糧食短缺方面的潛力。
COP27會議確認成立損失和損害基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影響。中國的角色和責任引發討論。
COP27 總結了五大焦點,包括歷史協議的簽署與對氣候問題的持續挑戰。
全球人口增長影響氣候變化與女性權益的關係越來越密切,環境危機加劇促使人類反思未來的發展模式。
聯合國報告指出,氣候變化將導致乞力馬扎羅和其他非洲冰川在2050年前消失,並強調全球需限製氣溫上升。
行政院核定880億元支持方案,旨在幫助企業應對美國關稅影響,並公布申請資格及程序。
中配陳彩虹因言論遭驅逐,宣布飲料店轉讓並計畫從政,再次引發社會關注。
苗博雅反擊羅智強,強調選舉應為真正服務,並提出三項提議以促進大安區的安定與發展。
教宗方濟各之中國政策引發褒貶不一的評價,他曾表達希望訪問中國,以促進雙方對話與理解。
于北辰在節目中指出朱立倫的三大失利,引發藍營社團的不滿情緒,並分析其對未來選舉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