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舉重選手哈伯德在東京奧運歷史性參賽,儘管面對挑戰,但其勇氣及參賽意義引發社會關注。
同志驕傲月的慶祝表現和背後的歷史故事,探索LGBT社群進步之路。
韓國憲法法院裁定尹錫悅彈劾案通過,成為史上第二位被罷免的總統。補選將在60天內進行。
韓國年輕人因尹錫悅的言論對金正恩統一感到惶恐,並開始將中國視為更大的威脅。
尹錫悅被捕事件中,警方使用鋼絲鉗和梯子突襲其官邸,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任被捕的總統。
韓國公調處宣布暫停對總統尹錫悅的逮捕令,政治局勢依然緊張。
韓國濟州航空的悲劇性空難引起了對鳥擊是否是事故主因的廣泛討論,專家認為普通鳥擊不會導致飛機失事。
韓國濟州航空空難造成179人遇難,政府宣布全國哀悼期,調查事故原因中。
韓國生育率持續低迷,婚介所與政府協作,推動愛情配對活動,試圖解決生育問題。
韓國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並隨後解除,引發抗議與政治動盪,朝鮮卻未作出反應,局勢仍需觀察。
韓國總統尹錫悅在頒布戒嚴令後六小時即宣佈解除,引起各界反對及政治危機。
韓國的修學能力測試(修能)是一項艱難的8小時考試,對學生的未來影響深遠。考生分享了應對考試的策略與秘訣。
韓國要求朝鮮停止軍隊赴烏克蘭參戰,並強調此舉違反國際法。
朝鮮因無人機事件對韓國發起嚴厲指責,雙方緊張局勢已升至最高點。朝鮮炸毀連接兩國的道路,雙方都拒絕讓步,對抗恐升級。
華城電池廠大火引發對65萬中國朝鮮族勞工的關注,揭示其在韓國的生活挑戰與身份認同問題。
高麗家庭重返韓國後遭冷遇,面對語言障礙與文化衝突。
一些韓國父母在「幸福工廠」中體驗禁閉生活,試圖理解與子女間的隔閡,也是察覺到社會孤立的現象。
在韓國,成人節活動因保守文化而屢遭打壓,社會對性別平等與暴力問題的認知成為焦點。
韓國生育率持續低迷,女性不願生孩子的原因包括職業壓力、經濟負擔及社會期望等問題。
專家警告金正恩的措辭可能暗示他在考慮對韓國發動戰爭,並宣佈摧毀統一象徵,激發國際關注與討論。
英王查爾斯高規格接待韓國總統尹錫悅,讚揚韓國文化並談及貿易協議。
韓國教師因學生家長的霸凌行為走上街頭抗議,呼籲改善教學環境及保障教師權益。
一名中國男子騎摩托艇穿越黃海逃往韓國,隨後被捕,其身份尚未確認。
韓朝停戰70週年,李大奉等韓國戰俘的故事揭示了戰爭遺留的心靈陰影與未解的宿怨。